汽车行业的价格战一直没停,结果就是大家赚的钱越来越少了。
最近,乘联会公布了最新的数据,今年前9个月,国内汽车行业收入73593亿元,同比增长3%;成本为64531亿元,同比增长3%;利润为3360亿元,同比下降1.2%。汽车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只有4.6%。
利润率这个指标是可以很直观的衡量一个公司,或者一个行业发展得好不好的。和我国工业企业整体平均利润率6.1%相比,汽车行业4.6%的平均利润率低得可不是一点半点。如果看单月,今年1-9月汽车行业利润率最低时更是跌到了3.4%。换句话说,汽车企业的运营风险要比其他企业更大。
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的秘书长崔东树说,现在汽车行业正处在变化和调整的阶段,利润率下降是新旧交替过程中躲不掉的。现一定程度的下滑,是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所无法避免的。
卖车不如卖手机
单看4.6%这个数字大家可能没什么概念,我们不妨来对比一下。
过去在中国制造业中,利润最高的10个行业分别是:电子设备制造(8-10%)、汽车制造业(6%-8%)、医药制造业(10-15%)、高端装备制造业(7-9%)、化工制造业(5-7%)、家电制造业(5-7%)、食品饮料制造业(8-10%)、钢铁制造业(3-5%)、通信设备制造业(6-8%)、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(5-7%)。
汽车制造在这当中排在中上游水平。
而如今汽车行业的平均利润率跌到4.6%,也就和排在末位的钢铁制造业利润率同一水平。理论上说,在新能源车崛起之后,汽车的科技含量与日俱增,但别说和医药制造这种高利润行业相比,就是和电子设备制造相比都还差着一截,真是造汽车的还不如造手机的。
以年度为周期来比较,2020年汽车行业利润率为6.2%,2021年为6.1%,2022年为5.7%,2023年为5.0%。可以看出,汽车行业的年利润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。
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内汽车行业的竞争激烈现状。在需求下滑、价格战和新能源转型的多重压力之下,原本是利润奶牛的燃油车,不得不要压缩利润换取销量和市场份额,而新能源车普遍还处在亏损阶段,车企需要更多的研发投入和以价换量。这是汽车行业利润率暴跌的根本原因。
价格战的恶果已经显现
价格战让很多车企为了证明自己良心厚道,羞于谈赚钱,但利润率暴跌的后果已经非常明显。
大部分车企处于盈利艰难的境地,新势力车企更是普遍徘徊在生死线附近;在单车净利润上,仅长城汽车、吉利汽车单车净利润突破1万元,而丰田汽车、通用汽车、BBA(奔驰、宝马、奥迪)等跨国巨头从全球范围来看,单车净利润普遍在3万元以上,差距十分明显。
从全球汽车行业这么多年的发展经验来说,保持在10%-20%的利润率才能让企业能够从研发到生产制造再到销售,健康良性的发展。部分超豪华品牌由于有品牌溢价的因素,利润率还会更高。利润偏低,未来企业拿什么继续投入?
受影响的更大的还是下游的经销商。汽车经销商面临的已经不是利润高低的问题了,而是价格倒挂十分严重。数据显示,今年8月,经销商进销倒挂数据最高已达-22.8%,较去年同期进一步扩大10.7个百分点。也就是说,汽车的实际售价比进货价打了八折。“价格战”已致使新车市场整体零售累计损失1380亿元。
这种现象导致资金链断裂的经销商越来越多,又会影响主机厂的销售渠道,形成恶性循环。
寻找利润增长的新途径
从趋势上看,汽车行业整体利润率走低已经成为一个新常态。新时代下的“利润保卫战”即将开启,车企们需要努力寻求利润增长的新途径。
比如比亚迪依靠的是在新能源领域的早期积累和快速转型,以及产业链的自研与布局可控,完成了销量规模的迅速扩大,成为了第一家能够依靠规模效应实现利润大幅增长的新能源车企。数据显示,比亚迪在前三季度实现了营业收入5022.5亿元,同比增长18.9%,净利润达到252.4亿元,同比增长18.1%。今年上半年比亚迪的毛利率达到20%,可谓是一枝独秀。
坚持品类创新路线的长城汽车,虽然前三季度累计销量有所下滑,但是利润不降反增。2024年前三季度,长城汽车营收1422.54亿元,同比增长19.04%,创历史新高;净利润104.29亿元,同比增长108.70%;扣非归母净利润83.74亿元,同比增长119.93%,刷新历史纪录;单车综合收入16.66万元,较去年同期提升了2.83万元。
虽然在国内面临阶段性的困难,但是上汽集团依靠海外市场的出色表现,在前三季度依然实现了合并营业总收入为4304.8亿元,实现净利润为69.1亿元。背靠华为的赛力斯在今年实现了扭亏为盈,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066.27 亿元,归母净利润也迎来了爆发性的增长,达到40.38 亿元。
总结下来目前车企能够获取利润的几个途径: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扼制成本、产品品类创新、出口海外市场,以及与强大的伙伴合作。
结语:
不得不承认,国内汽车市场的这场“价格战”已经打了太长时间,车企已经疲态尽显。虽然新能源车的销量和渗透率还在节节上涨,但这一结果是不断内卷和持续降价带来的,这终将导致的是车企的盈利结构失衡。但是对市场份额的追求,又让车企不得不继续被动的进行“价格战”,短时间内跳脱不了这个怪圈。
如今整个汽车行业都面临着比较大的风险和挑战,如何平衡销量、口碑和利润,是各大车企都需要思考的课题。